计算机网络
第二章 物理层
author:slightwjq
2023年1月3日
2.1 通信基础
基本概念
通信的目的是传送信息。数据是指传送信息的实体。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。连续变化的数据成为模拟信号,取值仅允许几个离散数值的数据成为数字数据。
码元是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表示一位k进制数字,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。
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,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,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。信道按传输信号形式的不同,可分为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和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两大类;信道按传输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。
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
奈奎斯特定理:又称奈氏准则,规定在理想低通的信道中,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W波特,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。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。
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= 2Wlog2V
结论:在任何信道中,码元的传输速率有上限;信道的频带越宽,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有效传输;给出了码元的传输速率限制,但未给出信息的传输速率限制。
香农定理:给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。
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 = Wlog2(1+S/N)
信噪比 = 10log10(S/N) 单位为dB
结论:信噪比越大,极限传输速率越高;对于一定的带宽和一定的信噪比,信息的传输速率的上限确定;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,就能找到方法实现无差错传输;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低不少
编码与调制
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,把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。
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:用于基带传输,常用归零编码、非归零编码、反向归零编码、曼切斯特编码(以太网)、差分曼切斯特编码。
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:数字数据调制技术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,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。数字调制方法有幅移键控ASK、频移键控FSK、相移键控PSK、正交振幅调制QAM。
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:最典型是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的脉码调制PCM。主要包括采样、量化、编码。
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:可以使用频分复用FDM,充分利用带宽资源。
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
电路交换:数据传输前,必须建立一条双方独占的物理通信路径。
报文交换:交换单位是报文,在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,只适用于数字信号。
分组交换:采用存储转发方式,限制了每次传送的数据块大小的上限。
数据报与虚电路
数据报的特点:
- 分组前无需连接。
- 尽最大努力交付。
- 分组中包含发送端和接收端完整地址。
- 分组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等候。
- 网络具有冗余路径。
- 存储转发时延较小。
- 不独占链路。
虚电路:要求发送发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上相连的虚电路。
2.2 传输介质
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,是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。
一般有双绞线、同轴电缆、光纤、无线传输介质。
特性:机械特性(接线器的形状尺寸、引脚数目排列等)、电气特性(电压的范围)、功能特性(电平的电压表示的意义)、过程特性(各种事件可能出现的顺序)。
2.3 物理层设备
中继器:主要功能是将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,进而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。端口仅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。
集线器:实质上是多端口的中继器。
- 本文作者: 魏静崎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slightwjq.github.io/2023/10/17/计算机网络-第二章/
- 版权声明: 该文章来源及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